在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种能够做到“脚随心动”,辅助老人实现上厕所、下楼梯等复杂动作的外骨骼机器人在演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机器人利用人体工程学、仿生学、机器人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基于“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老人提供了一双“健全”的腿。
每个家庭现在或者未来都会遇到的严肃问题,让每一位老人能够有尊严地安度晚年,正是所有养老机器人研发团队的目的。“当你老了,走不动了,什么都需要人伺候的时候,需要的是什么?”“尊严——我不想麻烦别人,我想自己站起来,自己上厕所,走到客厅里吃饭,我还想自己能出去走走……”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4亿,平均近4个劳动力赡养一位老人。有需求就有市场,面对空巢独居老人数量日益庞大、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对比悬殊、出门在外子女对老年人突发性事件应急迟缓等等诸多严峻的养老问题,在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机器人进军养老行业势在必行。
2016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机器人在5年内将走入养老服务业。同年5月,已经有一批智能护理机器人进驻养老机构,宣告机器人养老从概念走向现实。
2016年5月,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成为“首批吃螃蟹”的机构,他们引进的由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设计的“阿铁”智能机器人正式“上岗”为老人们提供服务。按照设想,“阿铁”具有智能看护、语音聊天、远程诊疗等功能,可以不分昼夜巡视房间,监控老人生活状况,替代护理员的日常巡查和陪护。此外,它还能通过聊天、唱歌、跳舞等方式,逗老人开心,给老人解闷。
广州市一老年人护理中心当时也引进了广东某科技公司研发的名为“小康”的智能养老机器人。“小康”能进行人脸识别,可根据提前录入的人脸数据,快速主动识别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交流,并且还内置高精度PM2.5、甲醛、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对养老机构环境实时监测。
更多资讯:养老机器人
- 下一篇:养老机器人|发展历程
- 上一篇:养老机器人|智慧养老产业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